一、立案已经提交证据了法庭上还需要举证吗
立案时提交证据仅仅是初步的举证举动。在法庭审理的进程中,依然有可能需要接着举证。法庭会依照案件的具体状况以及双方的主张,让当事人补充或者重新进行举证。像比如,对方对已经提交的证据提出疑问或者要求进一步进行解释,又或者法庭觉得某些关键事实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时,就会要求当事人持续举证。因此,即便已经在立案时提交了证据,也不能放松警惕,还是需要做好在法庭上继续举证的准备,以此来保证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充足的证明。
二、立案提交证据后法庭上的举证有啥规则
法庭上的举证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:
首先是举证责任分配规则,遵循“谁主张,谁举证”原则,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,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。比如原告起诉被告要求还款,原告就需举证证明借款事实存在,如借条、转账记录等。
其次是举证期限规则,法院会指定举证期限,当事人应在该期限内提交证据。若逾期提交,可能面临证据不被采纳的风险,除非是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时提交且经法院准许。
再者是证据形式与合法性规则,证据要符合法定形式,如书证、物证、视听资料等,并且来源要合法,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通常不能作为定案依据。
最后是质证规则,当事人提交的证据需在法庭上出示,并由双方互相质证,对证据的真实性、关联性、合法性发表意见,法院据此判断证据的证明力。
三、立案提交证据后法庭上还需补充举证吗
这是有可能需要补充举证的。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,在举证期限内,当事人应向法院提交证据。若在立案时已提交证据,但出现新情况、新问题时,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的具体情况,酌情指定当事人补充举证。
比如,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对方提出新的抗辩观点,或者出现之前无法获取的新证据线索,法院基于查明事实的需要,会要求当事人补充举证。此外,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确有困难,也可向法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,以补充证据。不过,当事人务必遵守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,无正当理由逾期举证,可能面临证据不被采纳的风险。
当探讨立案已经提交证据了法庭上还需要举证吗这一问题时,我们要知道情况并非绝对。即便立案时已提交证据,法庭上根据具体案件进展和法官要求,仍可能需要进一步举证。比如在对方提出新的质证意见或反驳证据时